关于我自己,我准备了两个版本,但都是我。
“版本一
”许蒙蕾,女,汉族,年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就读于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在校两年期间,积极参与实践和社团活动,担任校级社团部长,15会展经济与管理2班学习委员,数次获得“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的荣誉,还有“优秀学生干部”、“委员会优秀干事”、“暑期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有比赛项目成功立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一、积极向上,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诚实守信,严格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年入学我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定期汇报思想状况,并经过党组织的慎重考虑于后被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在此期间,我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通过系统地学习《党章》,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不断进步。
现在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能结合理论与实际工作进行分工,自加压力,务必要求自己多学点,学好点;二是在学习、生活的安排上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大事和大政方针,理论结合实际,不断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做到“勤劳”二字。通过学习,我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在学习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党性原则,按照新党章划定的党员尺度来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身边的党员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锻炼,以便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奉献于社会。
二、挥洒辛勤泪水,强化知识结构
目标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好学,努力上进是我在学习中最大的优点,因为我深知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更应该具备优异的学习成绩,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更有利于自身未来的发展。进入大学以来,我一直秉承“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理念来督促自己的课程学习,坚持每天认真听讲,课上做好学习笔记,课后在图书馆自习。经常向老师请教专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通过网络媒体及时涉猎与收集专业相关的资料,经常阅读一些名人名著以增加知识底蕴,拓宽知识面。
我始终牢记: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始终坚信自己的信念“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同学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两个学年里数次获得“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并在大二上学期获得“浙广集团奖学金”成为“浙传骄傲”中的一员;除此之外,我还通过了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和汉语水平能力测试,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脚踏实地,认真负责
作为学习委员,我以身作则,严于律己,顾全大局,做老师的得力助手,给同学们树立榜样。在两年的工作期间,面对前来请教问题的同学我从来都是耐心解答和引导,并带领组织本班同学积极参加学院开展的各项活动。这份班委工作经历让我明白了以身作则和帮助同学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普通学生,我在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中积极地展示自己,为校园建设添砖加瓦,热情奉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
由于在工作中的优异表现,我被授予“优秀学生干部”、“先进干事”等荣誉称号。
四、拓展实践,翱翔成长
我来自农村,父母都是朴实无华的农民。父母以务农、打工为生,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农田和打工收入,另外我自身患有严重的角膜病,手术和治疗费用颇高,家庭生活条件不太好。但是农村的生活赋予我吃苦耐劳,不畏一切艰难险阻的品质。入学两年,我积极响应学校号召,热情投身社会实践,在社会中锻炼自己,在实践中提升自己。
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我主动参加各项志愿者活动,像文明劝导活动、蚂蚁宝贝资助计划、去特教中心关爱孩童和去免费领养活动当义工,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牢记在心,实践于行。课余期间我陆续做过服务员、业务员、家教和文案等工作,这些都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学会了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传递友爱,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自信心,为未来的实际工作奠定了基础。
大学期间的社会实践让我在获得历练的同时,更加懂得了如何通过积攒经验让自己更加成熟,通过总结教训让自己更加进步,更加符合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真正有用的人。
两年来,我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生活总是在不断的创新和挑战中被赋予新的意义,而志存高远、自强不息却作为一种精神主导着每一个阶段,鼓舞着我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正因为有了这份毫不畏惧的勇气,才会直面人生中的每一段风雨兼程。
“版本二
”比起用“努力、热情、积极”来赞美自己,我更愿意接纳可能还不够自信但一直在成长的自己。比起总结成词般的给自己的优点分类分析,我更喜欢记流水账般地回忆自己大学里做的事情。
刚进大学,那时候还是穿着军训服的新生,在竞选临时班委时,我胆怯地别扭地不敢上台。可是我啊,真的不太喜欢这么不勇敢的自己,所以之后报名了新生演讲比赛,天知道我这个一口蹩脚普通话的人是怎么敢报名的,而且我真的也不是能走搞笑风的人,所以结果还是很惨的……但是嘛,还是觉得自己了不起啊,即使不像书里剧里那些励志成功人士一样不但能克服了内心的怯弱,还能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然后还能获得惊艳四场的成功,但是我敢去尝试啊,哪怕是真的一直在发抖。这之后,我最成功的竞选是选学习委员那次,几乎全票通过。这之后,我依然不太会讲话,但遇到想要争取的机会时还是会去尝试。或许有人会觉得,为什么要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呢,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不舒服呢?可是啊,我是一个很自卑的人呢,一向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呢,很多事我还是上了大学之后才接触呢,难道我就什么都不作为了吗?更何况优秀的人那么多,比不过来的。
如果说我要给新生什么建议的话,尝试任何你感兴趣的事情肯定是第一条,大学相比社会,我们犯错的成本很低,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只有在尝试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做选择。
刚刚提到过我最成功的一次竞选经历是当上学委嘛,学委的工作真的是我割舍不下的了,很多不了解这项工作的人会觉得很简单不就是收发作业嘛,但这项工作很注重细节,很琐碎,就像一份简单的课程分组名单,其实并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整理出来,因为其中要包含很多看不见的沟通工作。之所以说割舍不下是因为,这份工作让我在付出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同学们的信任,他们的信任让我不会轻易就撂挑子不做了。
写得好像越来越没逻辑了……突然就想到我在足球队的一段经历了。那个时候我参加足球队还有蛮多人表示惊讶,可能我看上去是个除了图书馆不愿意在其他地方多待的人吧……然而运动在我心中和学习的地位不相上下。那段时间,我接触到很多热爱足球的男生女生,然后我因为喜欢那群可爱的人而更喜欢足球了,那可能是圈内人才懂的快乐。
除了正常的上课和小组作业还有学委工作以外,我花费最多时间和精力的工作就是我的“宠爱”项目了,一开始并没有想当组长,可是当原先的组长腿受伤回家休养整个项目停下来了的时候,当发现其他组员比我还内向时,便主动提起了这件事。可是做组长便意味着你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不管是信息收集,还是文案修改。遇到问题了,比如说组内没有人懂设计,UI界面做不做呢,大家都一筹莫展,可是你不能也一筹莫展,必须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要不联系专业的同学要不自己自学。这其中又是另一个曲折的故事了,不过故事的结局还不错,我学会了找那些图标。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付出更多,收获就更多吧。
其实做组长对我来说最可怕的是意味着有很多决定最后是让我定夺,这让原本优柔寡断的我不得不在一次次选择面前变得越来越坚定。原本是和事佬的性格,在团队理想和利益面前开始正面人际关系的处理了。感恩这次当组长的经历,感谢一起奋斗的同学,他们的包容和信任,让我更有动力去做好。
像我这样没天赋的人,凭着一腔热血,到处碰壁,也到处收获着。
最近有张超爱的照片,超想秀的~
说完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