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大胆”和“赌徒”是史玉柱的代名词,他却说自己是个“胆小鬼”,还告诫创业者:“在中国做企业还是低调一点好,低调一点麻烦事少,太高调了麻烦事多。”
秀高调的公司历来不少,但无数例子已经证明,有时太过引人注目也会死得很惨。
据韩媒报道,3月28日,来自广州某企业的名员工在韩国举办炸鸡啤酒派对,一位女游客吴陈冰洁表示:“比在中国吃的炸鸡要好吃。我感觉自己立马成了全智贤”。
“感觉自己成了全智贤”已经成为微博热搜,网友是骂声一片:“这人丢出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策划此次活动的炸鸡店老板边数钱边琢磨,怎么中国人这么好骗。”
据上述报道,其实参加七天七夜日程访韩的总共有名员工,规模如此惊人直接惊动韩国政府,炸鸡啤酒趴就是韩国政府请的,还投入名警察和名中区厅公务员去维持当天的秩序。
该企业的员工也不认为自己给中国丢了人:“因为我们的到来,韩国大街小巷都插满了我们的国旗,所到之处不留脏物,这是我们作为中国人让外国人对我们国民整体素质的改观,微商赚钱,消费,不丢人。”
原来是微商……那咱就不点评了,直接进入今天的正题,盘点下哪些因太过高调而悲催收场的公司。当然,这里不是宣扬“营销有害论”,作为一种杠杆,运用得当,营销确实能释放公司最大的势能,但如果与管理、产品、品牌不同步,反而会加速危机的到来、企业的死亡,下面这些就是佐证!
1一丁集团:听着比BAT还牛却倒闭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