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创新看山东精品引领走在前以创新求突破

白癜风诊疗康复 http://www.bdfyy999.com

来源: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来源: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来源: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9月19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文旅创新看山东”活动在济南启动。活动期间深入济南、泰安、淄博、东营、潍坊、烟台、威海等地,深入挖掘山东各级文化和旅游系统的创新案例以及文化旅游工作中的生动实践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通过精彩的文旅故事,展现齐鲁大地文化旅游工作的生动气象,助力山东各项文化和旅游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新突破

近年来,山东文化和旅游系统推动产业发展在提质增效、赋能升级上实现创新突破,重点实施了项目扶持、主体培育、精品引领、度假提质、智慧赋能、消费提振等“文旅产业提振7大举措”,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山东省青州市,将山水之间的自然风光与旅游要素相结合的九龙峪景区是时下热门的乡村旅游打卡地。山东九龙峪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边永胜介绍,公司依托原有桐峪沟老村落及九龙峪景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深入挖掘传统老村文化内涵,融合民宿、康养、休闲、农事体验、生态观光等多种元素,把闲置、破旧的老村打造成为具有乡土特色的桐峪里中高端民宿。在全业态开发的基础上,桐峪里民宿的建设不仅满足了游客一站式打卡需求,也以解决当地村民就业的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9月22日,烟台市老城区的所城里街区,游人如织。各类备受年轻人追捧的业态,在这条有百年历史的街区涌现。曾经的旧城,正通过改造,借助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东风,焕发勃勃生机。近几年,烟台市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加速推进。芝罘仙境、海上世界、烟台文化广场等一批重点文旅项目稳步进行,促进中心城区快速突破。芝罘仙境项目总投资亿元,按照“一岛一山一湾一街一城”(崆峒岛、烟台山、芝罘湾、朝阳街、所城里)五位一体思路统筹实施,旨在打造具有标志意义和鲜明特色的山东旅游新高地、烟台旅游新亮点。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山东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针对政府专项债券使用、乡村旅游用地、文旅金融产品创新等,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出台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办实事、解难题。注重市场主体培育,实施文旅企业“百企领航行动”,开展“知名文旅企业家山东行”,邀请大型文旅企业集团、投资机构来鲁投资兴业。以精品化为引领,加大高品质、定制化旅游产品线路的开发力度,通过实施“精品景区建设三年行动”“村庄景区化建设攻坚年”等,推动旅游产品迭代升级。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样板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近年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不断拓展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提高公共文化管理运行与服务水平。

泰安市新泰市西张镇“乡村书房”位于西张镇综合文化站的一楼和二楼,书房采用数字技术,读者凭身份证、借书证刷卡进门,享受“一站式”阅读体验服务。二楼设置了书画室、乒乓球室,开设了绘画课堂,“乡村书房”已经成为当地群众读书学习、健身娱乐的综合活动基地。

新泰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高会利表示,近年来,新泰市将工作重心由设施建设向效能建设转变,创新开展城乡书房建设,打造具有新泰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一步,还将继续深入推进城乡书房建设工程,不断创新公共阅读服务方式,把书房建在群众家门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百米”。

年起,山东实施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创建工程,每年评选10个样板镇、20个样板村,以评促建,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持续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文化惠民,开展“最美城乡书房”评选,办好“冬春文化惠民季”“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等活动,在全省打造常态化、有活力、参与广的群众文化品牌。

搭建非遗保护传承新平台

围绕非遗领域的创新突破与高质量发展主题,今年以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搭建保护传承平台,为广大非遗项目传承人创造互相交流学习机会,开拓视野,丰富思路。

抖空竹、扑蝴蝶、青州花毽、山东快书、青州府泥塑、陈氏太极拳、青州风筝……老手艺人在潍坊青州古城里进行非遗技艺的常态化表演,游客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展演,体验学习,非遗“活态”传承成为青州古城的一大特色。

青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青州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爱娟介绍,为更好地挖掘和保护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本土民俗文化艺术,增加古城游的内容,成立古城非遗艺术团。演职人员包括非遗传承人及民间文化艺术表演者、民间手工艺制作者,将具有表演性质的体育竞技、民间传说、说唱、曲艺等颇具本地民间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在古城古街上进行常态化表演,每天演出两场,每场演出2小时,全年演出场次以上。

年12月,“河和之契: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展示周”在泰安市举办。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全省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利用、弘扬。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非遗处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着眼可持续发展,彰显“河和之契”品牌的独创性、唯一性、区域性价值,促进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保护高质量发展。

近两年,山东还注重将非遗保护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结合,围绕中心工作,提高非遗贡献度。第七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今年8月在济南举办。山东创新主宾省参与机制,打破主办方“独角戏”策展模式,设大运河沿线山东以外7个主宾省,独立负责各自展区策展设计工作,充分调动主宾省主动性积极性,7省(市)共个非遗项目参与其中。

培育康养文旅融合新高地

7月31日,山东黄河生态旅游体验季启动仪式举办,山东省生态环境厅、省文化和旅游厅两部门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战略合作机制,推进全省生态保护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活动中还发布了黄河生态旅游体验季系列产品,特色线路、主题活动让广大游客深度感受黄河旅游生态之美,体验黄河生态风采。

近年来,东营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创新“旅游+研学”思维,打造了黄河口生态文明研学基地。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工作人员聂士浩介绍,黄河口生态文明研学基地围绕“湿地”“植物”“鸟类”“黄河”四大生态主题,依托旅游区内的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天然柳林木栈道、鸟类科普园、远望楼等资源,针对中小学生的不同需求,打造了一至三天的精品研学旅行课程及主题研学活动。

在济南市莱芜区雪野湖附近的大周山深处,散落在山坡上的破败农院,经过重新设计改造,蝶变为精品民宿——雪野山居。如今,村民们在专业运营团队的带领下,为城市游客提供度假服务。

近年来,莱芜区系统整合资源要素,把文旅康养纳入全区重点打造的产业体系,作为实施“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创新兴区”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同时,在打造重点文旅康养项目上精准发力,抓好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雪野养生休闲度假小镇等32个重大文旅康养项目建设,全力培育“休闲观光、医养结合、农康融合”旅游康养新业态。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山东省正充分利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做足做好“生态+旅游”文章。未来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注重部门联合,以生态旅游区创建为抓手,立足丰富的黄河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加大高品质生态旅游产品供给,精心培育和打响全省生态旅游品牌。

宣传推介提升形象新实践

自年以来,威海市旅游目的地品牌和市场热度迅速提升,威海自驾游火爆“出圈”,在暑期租车自驾热门目的地、热门旅游圈、民宿预订等方面,成为全国旅游热门城市。近年来,威海市探索非高速公路标准化运营模式,建设提升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凭借这条路,威海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热度不断上涨。旅游业升温的背后,是一座城市转型升级的创新实践。

这是山东省宣传推介在扩大影响、擦亮品牌上创新突破的一个缩影。山东省通过突出“旅游目的地”概念,将“好客山东”这个省级大目的地统一策划,统一包装,做精做优做强;同时支持各地打造区域旅游目的地品牌。针对不同客源地、不同时间点、不同受众群,开展更精准、更有效的宣传推介。统筹国内宣传与国际宣传,加大新媒体宣传推广力度,持续打造“好客山东网红打卡季”,实施山东文旅网络营销“个十百千万”行动,推进“好客山东”慢直播。同时,加强线上文化旅游对外交流,保持交流热度,持续擦亮“好客山东·孔子家乡”品牌。

保底线促规范

市场管理新方式

针对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文旅行业疫情防控的新形势新任务,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管理重点,创新管理方式,提升审批效能,加强综合执法,不断提升文娱旅领域综合管理水平。

具体实施和优秀经验上,一是坚持标准引领,规范行业管理。精心打造星级饭店品牌,创新开展旅游民宿星级评定,探索开展网吧星级管理,积极培育导游服务新业态,健全行业信用监管。二是优化文化和旅游行政审批,提高审批效能。持续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办事环节、提高工作标准,持续完善和落实“一窗受理”“全程网办”“邮寄受理”等便民化措施,坚持主动服务,积极解决办事群众的困难问题,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效提升。三是文化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能力有效提升。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进一步理顺,省市县三级文化和旅游综合执法体系初步形成。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年确定为“创新突破年”,通过聚力抓好“六个创新突破”,立足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实际,探索开拓创新的方式方法,务求开拓创新的实绩实效,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转载请注明:http://www.mytalenter.com/fzqs/fzqs/202501/152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