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浑浑噩噩的生活,有些人命好,选了一条相对而言比较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有些人,会在中途遭遇失业。
35岁,有些人甚至还没结婚。
如果22岁毕业,60岁退休。35岁,职业生涯还不到一半……
然而,我们失业了。
去年年底的时候,我有一个朋友失业了。去年石家庄封控两次,跟着是放开。他买的房子刚交工,不管好不好,总算是不用交房租了,以后是漫漫无期的月供。但是不管怎么说,少一个支出算一个。
去年夏天的时候他回老家待了一阵子,我说你还不回来,小心被开掉。他说,怕啥,开掉了再找一个工作。他和老板算是朋友吧,在那个小公司干了很多年,眼看着公司运行,虽然这两年疫情比较不乐观,但是整体还算稳定。但是从8月到12月,足够干掉一个公司。
年底,他失业了,因为那个公司破产了。和我不是一个行业,我也不好问。
总之,失业了。
当时已经是1月,我说那就过了年找工作吧。
过了年,到现在,没找到。
昨天晚上和我说没有找到,我说是不是今年经济不好所以……工作机会也少。他说不是,因为他老了。37岁,已经老了。
我没反驳,因为我自己干十几年了,十几年没有找过工作,足以让我和社会脱节。
当时我就说,37就算老了么,职业生涯才过了一半……
结果昨天晚一点的时候,我和另一个朋友聊起来这个事情,他说作为一个销售,35岁以后,跑不动了,自然就没人要了。
我觉得我发现了失业的真相。
这个社会,觉得我们老了。
35岁失业,这个事情的背后,有谁错了么?
我也不知道,如果一定说有的话,下行的经济和从未清晰的发展路径,大约是首先应该背锅的。
没有那么多的岗位了,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不管是石家庄还是南方,80后成为社会淘汰的一代。
然而这一代,并没有在已经过去的一半的职业生涯中发展出任何不可替代的属性。
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我毕业的时候,那个时候工作就不太好找,我的很多同学去了营销岗。这些人在营销岗也干得不错,很多人在我月入的时候就月入过万,甚至几万了。他们曾经是成功的典范,然而这种成功却在35岁的时候戛然而止。
营销工作本身,并不像小说里说的那样,跳槽的时候也会带走大量资源,然后靠卖这些资源都能舒舒服服的渡过过渡期。实际上,离职就是离职,你什么都带不走。
营销岗位虽然收入可以,但是这个岗位上的人,更多的时候只是一种劳动力,仅此而已。这么说起来有点悲剧色彩,单位随时可以把我们换掉,然后再换一个新人上来,没有换掉我们,大约只是觉得新人也不一定表现更好而已。一旦新人表示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就会被淘汰。
我们,只是人才市场上无差别的劳动力。区别只是,在石家庄是营销岗,在南方大约就是踩缝纫机的,或者其他什么操作工。半生的职业,并没有让我们发展出什么特殊的属性,来标记我们自己,形成个人品牌、
换句话,一旦市场上不需要这么多的人,那些没有差别的劳动力就会被淘汰。
无可避免。
所以年轻人才会想要去考公务员,去进入一个编制,其实本质上,还是对于未来的一种惧怕和无可奈何。
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保证自己能够在35岁之前发展出自己的能力品牌。
所以昨天那个人说,很多人都会在35-40岁之间失业,然后找不到工作,再然后,他们会考虑自己做点事。
然后创业如此不容易,我希望他们不要亏。年轻的时候挣的钱也都是拼了命跑出来的,不要亏在创业上。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并没有任何的建议可以给。
可以聊,但是不能作为建议对待。
第一个点,石家庄的工作岗位,除了国企和在编,其他的几乎都是营销岗。我不知道你们发现没有,一个企业,它的全部核心都是营销,生产被大幅度削弱或者,整体看并不是问题,而营销成为关系企业生存的关键。尤其是石家庄为了加强环保对于生产本身极为排斥,这就更决定了营销在石家庄职业环境中的地位,必然是占据了……几乎全部的。这其中包括电话营销,行销,甚至于……诈骗,不得不说诈骗是最简单的一种营销工作。当别人开价1w的时候,诈骗可以开价。然后骗子们大大方方的夺走市场。不要说诈骗不长久,石家庄的诈骗挺长久的,而且,环保!
he……tui……
这叫什么事。
产业的格局从我毕业之后就开始了,十几年如一日的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终于让石家庄的工作岗位只剩下了营销。
悲哀么……我也不知道。
只剩下营销岗本身不悲哀,悲哀的是过了这么多年,营销居然也还是初级形态。
并没有因为这里的这个情况,让营销变得高精尖起来,也没有发展出完善的市场调查机构,品牌策划或者其他……就不更不必说。网红基地有几个,但是……那更像是没头苍蝇。网络营销一盘散沙,行销人才管理一盘散沙,35岁就淘汰的营销人,说明石家庄这个城市的营销产业仍然处于过于粗放的状态。
如果营销也是一个产业,那么年轻的可以去做行销,四处跑一跑看一看,岁数大一点可以做电话营销,也可以沉淀下来做内容,就像我,我也是营销大军中的一员。
全国那么多的企业,都可以把营销部门放在石家庄,这里会提供最训练有素的电话人员,沟通人员,市场调查人员等等……但那也只是理想。
石家庄的产业结构一团糟,zf怕污染,对于工业多有打压,但是对于这些不污染的产业……其实也是支持的吧,但是支持不到地方。网红基地倒是建了几个,不过也就是建而已,至于网红行业需要的更多支持,我想zf是不了解的。
这个情况有点像我前些年帮人招聘,我发现毕业生能力和社会需要的完全不一样。然后我去和校长聊(仗着以前我也在某大学工作过),校长说他们对于这个情况心知肚明,但是无力改变。学校就是这样的地方。比如市场营销专业,理论课程包括管理学、战略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创业学、公司治理、运营管理。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课程设置吧,然后你告诉我沟通在哪里,市场调查在哪里,团队建设在哪里。
学校如此,政策落不到位也理所当然了。
不落地,高高在上的人们……
所以有些人会想要进入一个国企或者带编制的地方。那些还在外面做营销的,还没到35岁的人,我希望你们能停下来略微想一下,你在单位里是否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做了这么多年营销,你手里有没有什么硬通货,可以把你送到60岁,而非35岁。
35岁以前,我们是只有腿没有脑袋的木偶,35岁以后,我们需要脑袋,继续生存下去。
打开职位招聘,博才网,第一页的岗位是:销售,行政,客服,电话销售,教务,招生顾问,内贸专员,抖音主播,外贸业务员,销售,十个岗位8个销售,名字不一样而已。
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他们只是在筛选。招个人,然后看看谁能快速拿下订单,没有订单的淘汰,继续招……所以总有企业说招不到人,因为市场上的人他们都过了一遍了,没有人天生就会拿订单,如果他们不能在学校学会这一技能,如果企业也不给他们传授这一技能,那么招聘本质上就是撞大运而已。看看我们运气好不好,能不能在试用期拿到一个订单。
营销也是一个产业,只是从来都不会被重视。
今天就随便聊聊,如果学校不帮我们,如果zf不帮我们,那就只能靠自己,提前想好退路。
祝大家好运。